2015年那些年青春愛情電影回顧

上年有三套電影都是圍繞那些年校園青春愛情電影。分別是國內的匆匆那年、台灣的我的少女時代及香港出品的哪一天我們會飛。三套電影都帶有強烈九把刀那些年的味道。都是說那些年錯過的愛情,好想告訴對方一句話。因錯過了說出口的機會,長大後仍然記掛著對方。只恨時間過得太快,追悔從前沒有好好珍惜。三套電影都加插90年代的流行曲及流行漫畫。相信35-40歳的成年人更投入明白每個故事情節。

匆匆那年是國內小說作家九夜茴的愛情小說,之後被導演改編成電影。故事是一群80後的國內青年,在高中至大學的成長歳月裏,大家彼此從相識至分開。因一次舊同學婚宴而再相聚。碰面後大家思想都倒回從前2000年時代的天真歳月,因進入大學後各人經不起新事物的沖激而分開。故事充分表達出當年的中國正值是經濟火車頭,人與人之間的相識結合都充斥着名利掛師。男主角長大後方明白從前校園的初戀是最真摰,但一切回不了頭。情節帶出各人的陰暗面,反映出社會的殘酷現實。導演運用多個月的拍攝手法捕捉故事情節,將春夏秋冬的四季呈現出來。少年到中年都是同一班演員。單憑各人的衣著及髪型,表達出成熟後不能回到從前的清瀝。主題設定為追憶。

我的少女時代是台灣導演陳玉珊的作品,她也是編劇。故事同樣是80後的高中歳月。是導演的個人寫照。因導演少女時代很愛劉德華,所以將女主角設定為劉德華粉絲。台灣90-00年代經濟沒有很大的沖擊,對當時主角個性沒有多大的改變。長大後的女主角除了變成工作狂外,其天真爛漫的個性當遇見劉德華真人時表露無遺。故事圍繞兩男追一女,女主角由憎恨男主角到愛上男主角。因出國留學而分離。長大後再會,明白最愛的人是誰。人世間都是在尋尋覓覓,想找一個比上一個更好的,但其實最好的都是最初哪一位,往後的都是代替品。導演起用兩批人作為少年及成人角色。結局反映出台灣人對愛情浪漫的執著。主題設定為留住。

哪一天我們會飛是黃修平導演的作品。編劇是陳心遙及黃修平。他們都是70後,故事發生在1992年中英政局不明朗的香港。因為當時港人流行移民外國,沒有能力移民的港人會選擇留在香港。少年時代的男女主角在中學時代對回歸後的政局,未能作出客觀的審視。因末來是未知數,當時的年青一群因未曾踏足社會而對沒有立定最明確的目標。這個政局問題相信只有香港才會發生。男女主角長大後,因回歸後的政局,生活及經濟上都跟中學時期有很大落差。男女雙方婚後生活變得彼此不認識,女方主動尋回中學時期的生活點滴。方發覺現在的丈夫跟中學時期變了質。兒時立下的目標,會隨着時間、生活而作出妥協。因為這些妥協而會使我們忘記初衷。女主角回到從前的校園,參與現在的中學課外活動,從拾從前天真爤漫的個性,尋回最初的快樂。導演將男女主角分兩批進行拍攝,藉著男女主角的故事去敎育新一代。夢想或許要跟生活作出妥協,但不可以因此而失去追夢的動力。主題設定為追夢。

三套電影各有各好,但有一個共通點,電影主題曲充份表達出故事情節。欣賞電影同時請欣賞電影中的配樂。看出製作人的音樂造詣。

發表者:原少風

跨媒體IT人,撰稿在網上雜誌。愛寫作,更愛音樂;愛旅行,更愛長跑。曾參與香港多個大型慈善長跑活動。如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慈善跑、苗圃挑戰12小時越野狂奔、揹水一戰、渣打馬拉松及新地公益垂直跑之勇闖香港ICC等。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