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寫過大澳的天空,詳細講述大澳美食及風景。今集講下多一D大澳信仰文化廟宇。各位參閱YWCA女青製作既文代生態地圖。登入連結放大地圖或觀看下圖。如果想參加導賞團,可以聯絡YWC女青。

我個人從維基百科,整理一下大澳歷史。簡略如下:
現在大澳附近的考古學遺址——鹽田遺址,可上溯至石器時代,但固定而可稽考的人類部落則只有三個世紀的歷史。一些不可能證實的傳聞如下:一、大澳是許多走私和海盜行動的基地;二、涌口能夠防禦暴風雨;三、這裏有一處隱藏的地方。在附近,分流有一道要塞早建於1729年,用以保衛珠江上的航運。現時,走私鎗械、菸葉或毒品,以至偷運人蛇進出中國大陸這些非法行動。
宋朝時期,大澳鹽業開始發展。16世紀佛朗機人(即葡萄牙人)抵達中國南部沿海,建立葡佔屯門,葡萄牙王國曾佔領大澳一帶興建補給據點,後在屯門一帶被明朝軍隊擊退,史稱屯門海戰。當時的據點被居民稱為番鬼塘(番鬼為粵語,指西洋人),一直留存至今。清朝初期,為了截斷鄭成功的補給而實施遷界。復界後30年即1699年才興建了楊侯廟。1713年修建了天后廟,1741年修建關帝廟。
大澳位於珠江河口,海灣水道是自然的避風港,成為漁民的基地。根據關帝廟內一塊1903年碑記,當時有罟船、網艇及釣艇三類漁船,漁獲經過漁商的鮮艇來銷售外地。附近海域盛產黃花魚、鰽白、鮫魚和倉魚。漁民以大尾艇來作業,並以捕捉黃花和鰽白為主。1950年代初期,由於漁獲豐富,所以大尾艇多達300艘。後來香港政府推動漁業機動化,機動化漁船由1940年代的116艘,上升至1960年代的1,747艘。可是由於大澳漁獲以黃花魚為主,而香港海域的黃花魚產量從1954年開始下滑,到了1958年不及1954年的一半。因此大澳整體漁業受到打擊,在1950年代末開始式微。1960年代黃花漁季開始消失,大澳漁業持續衰退。1970年代珠江附近漁場的資源枯竭,漁民被逼前往深海捕魚。雖然營業額提高了,但漁船數目繼續下降。1980年代,漁船數目只佔全港的百分之三。
當地有一所大澳楊侯古廟,於清朝康熙年間興建,紀念南宋名臣楊亮節。楊侯古廟是大澳區內主廟,每年端午節的遊涌活動,皆先前往楊侯古廟迎神。大澳文化博物館成立於2000年,是一個非政府資助的非牟利民間團體-大澳文化工作室所建立的香港首間民間博物館。他們還建議興建「鹽業文化資料館及旅遊資源中心」。
今次為大家介紹以下幾間道敎廟宇。
關帝古廟
節錄於YWCA女青及維基百科。大澳關帝古廟是香港一所關帝廟,位於新界大嶼山大澳,建於明朝弘治年間(1488年至1505年),為區內歷史悠久的廟宇。該廟曾於清朝乾隆六年(1741年)、咸豐二年(1852年)、光緒廿九年(1903年)、1959年及1975年重修。該廟已被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大澳關帝古廟正殿中央供奉有關帝,神枱兩旁左面有張仙、周倉,右面有關平、黃靈公,正殿兩側另供奉都天王、當年太歲、華陀,正門兩側供奉土地和門官。另有供奉財帛星君、漁頭大王、兩神馬及僕役。關帝聖君寶誕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天后古廟
大澳天后古廟有兩所。我在寫專欄時在網上發現兩所天后古廟分別在大澳吉慶街天后廟,係大澳關帝廟旁。另一間係大澳新村天后古廟。
節錄於香港天后古廟FB。大澳吉慶街天后廟位於大澳吉慶後街,關帝古廟隔鄰,像其偏廳。古廟牆外右側設了一個木製小郵筒, 已有50年歷史,是坊間較罕有有郵筒的廟宇。進入廟内近門兩側有門神公及土地公神位, 廟内有乾隆三十七年(1772)鑄造銅鐘,推斷此廟超過240年歷史。道光年十五年曾重修,廟内有修建碑記及道光十八年(1838)天后宮牌匾。最近2018曾重修。此廟2010年被評爲為三級歷史建築。
節錄於自由樂在18區。大澳新村天后古廟位於大澳新村,建於清朝(1644年 — 1991年)初年,面向大澳昔日的鹽田和稻田。古廟屬兩進一院式建築,左右設偏殿。門廳的屋脊飾有由當代著名的石灣陶瓷店均玉燒製的陶塑,造工精巧,是在香港發現現存最歷史悠久的均玉作品。根據廟內碑記,古廟曾於清朝道光18年(1838年)及清朝光緒21年(1895年)重修,並於2019年再次進行大修葺。大澳新村天后古廟於2019年評為二級歷史建築。

天后又稱「媽祖」,相傳本名林默娘,宋朝(960年 — 1279年)福建人士。據說天后天賦異能,拯救過許多遇到海難的人,故舉凡以海為生者,皆供奉天后,以天后為其守護神。
大澳新村天后廟亦與大澳端午遊涌關係密切而聞名,每年端午節,內廟的天后神像都會被請出,參與遊涌和相關的祭祀儀式。天后娘娘寶誕農曆三月廿三。
龍巖寺
節錄於香港特搜。龍巖寺是一所 佛道寺廟,供奉佛祖和朱大仙。每年農曆3月23曰,廟宇 內會舉行大 型的超渡亡魂儀式,同時有 齋菜 供村民和參拜人士享用。該廟宇 供奉神靈甚多,有釋迦像、觀音像、彌陀像、睡佛像、彌勒像、天后、譚公、朱大仙等神像。聯絡電話29855559,29856000。朱大仙寶誕農曆3月23曰。
華光古廟
節錄於大澳永續發展教育工作室FB。唯一大澳華光廟。據悉,華光古廟全港九、新界、離島,只僅得坑尾村一座,歷史悠久,凡有戲班往大澳演神功戲時均有子弟前往進香恭祝師父誕。
相傳華光有三隻眼,是玉皇大帝之下的一位火神。一次凡間演出大戲,鑼鼓喧天,驚動了天庭,玉帝命華光下凡火燒戲棚。華光來到後,被伶人的唱腔和樂師的彈奏吸引,不忍加害,於是教戲班子弟焚香化寶,讓玉帝以為戲棚已燒。結果戲班逃過祝融之災,自此奉華光為行業神,尊稱為「先師」或「師傅」。華光先師寶誕農曆九月廿八日。
福德宮
節錄於香港01【神在街邊無人問?】全港唯一 大澳年花百萬慰勞土地公。祭祀土地公即祭祀大地,祈求平安和好收成。土地公的來源眾說紛紜,相傳是周武王時,有位地方稅官張福德廉政愛民,他過世後,有一貧戶在家中拿四塊石板圍成小屋供奉他的德政,其後竟然變成富戶,村民都以為是神明庇佑,便紛紛仿效,他便榮升福德正神,是眾神中地位最小的神。但也因此,土地公普遍受基層人民歡迎,以前每條村都會在村內供奉一座土地,為整條村求平安,老一輩也習慣把衪請回家供奉。人們拿幾塊石板或木板,塗上一抹硃紅,在地上建起簡陋的神壇來祭祀。
其實大澳每年有三個土地誕,但只有正月二十在福德宮的誕慶仍會搭棚演神功戲,其他則是聚餐式賀誕,在酒樓或者大會堂,請來樂隊,一班街坊邊食邊唱。 福德宮的土地誕是繼農月初六的楊侯誕後,大澳第二大的廟慶,長期在外捕深海魚的漁民也會回來慶祝。大澳人自資搭棚,一連四日請來戲班,由下午到凌晨都有演出。戲台旁還搭了大小的休息棚給花炮會成員,由午餐吃到消夜,打麻雀、睇大戲,「我們每年都花二、三百萬慶祝!」大澳居民強哥說。
土地誕由各花炮會成員自資夾錢搭棚請戲班,雖然戲棚設有售票處,但大澳人好客,就算是外來人,基本都不收錢,也有外國遊客來趁熱鬧。記者跟著大澳居民來到花炮會的休息棚,裏頭好不熱鬧,男的在飲啤酒、聊天,女的打麻雀、煮飯。土地誕農曆正月二十。
楊候古廟
節錄於YWCA女青。大澳楊侯古廟創建於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於2017年10月被列為一級法定古蹟,古廟是紀念南宋名臣楊亮節。當時,南宋受到元朝攻打,蒙古人追殺宋帝,楊亮節為保護宋端宗及宋帝昺輾轉逃至今日的香港,楊亮節更保護宋帝來到大嶼。楊亮節護主有功,惟逃難期間不幸病逝。楊亮節死後被封為楊侯王,人民為記念他染病期間仍忠心護駕抗敵,建立廟宇供奉祭祀,而大澳人亦稱楊侯古廟為「侯王廟」。
侯王廟內就存有康熙38年建廟時所鑄造之洪鐘,另有純錫所鑄造之香案。廟內還有一對於光緒三年以銅打造的對聯,廟內有鯨魚骨、舊龍船頭,約有百多年歷史,為當時漁民所供奉。廟內亦存有一塊在光緒十四年由一位居住於二涌棚之漁民敬送侯王爺的「藉賴恩光」牌匾。 廟外大門石聯則刻上「擁鵲嶺以為屏靈鍾秀毓,控鳳山而作鎮物阜民康」,表述了侯王廟之地勢。楊候誕農曆六月初六日(大澳)、農曆六月十六日(九龍城、大圍)、農曆八月十八日(東涌)。
大王公
係楊候古廟側,有一座大王公廟。節錄於維基百科。香港大王公由來不詳,有說是無辜溺死者的總稱,也有說是山神名稱,眾說紛紜。大王公神格近似土地神,主要保佑居民出入平安,信眾以香港水上族群居多。大王公不一定供奉在廟宇內,常見以石頭代替神像奉於神龕或石潭。在香港,大嶼山近大澳寶珠潭海邊、香港仔、赤柱和軍事海邊博物館海邊的小神龕都能見到其神明名字。

洪聖古廟
節錄於香港自由樂在18區。位於大澳石仔埗街的洪聖古廟建於清朝乾隆11年(1746年),是供奉洪聖的廟宇。古廟前門外牆飾有八仙壁畫,造型栩栩如生。有說洪聖是「南海之神」,為華南一帶的神祇。唐朝(618年 - 907年)時南海神被冊封為「廣利王」,宋代(960年 - 1279年)時更於「廣利王」前加號「洪聖」。從此,「洪聖廣利大王」成為南海神的封號。善信供奉洪聖以求舟楫安全,風調雨順。大澳洪聖古廟亦與大澳端午遊涌關係密切而聞名,每年端午節,古廟的洪聖神像都會被請出,參與遊涌和相關的祭祀儀式。廟內展出鯨魚脊骨,劍吻鯊的骨劍。廟外放置一個從前在海上被漁民打撈的洪聖像。洪聖誕農曆二月十三。
中華白海豚
係大澳巴士總站,一進入大澳村,就可以用$40坐上大澳觀光船。除咗可以係小船上欣賞大澳棚屋,重可以出大海追巡中華白海豚。至於是否可以欣賞到白海豚,咁就要睇彩數。
大澳美食篇
我個人推應姑娘個花生糯米磁。壹一陸冰之城個蝦醬炒烏東及肥妹仔燒烤小食個紫貝天葵茶及牛油果糯米磁。個人認為由雞蛋妹推介大澳美食,更合適。
如想了解多一點大澳景點,可以瀏覽YWCA女青大澳景點資訊。 及參加大澳水鄉深度遊。最好LIKE埋個大澳非茂里個FB。
題外話:
TVB 1988年播出的電視劇。故事講述兩名中環英雄走入大澳漁村收地的故事。當中包括節慶大澳候王寶誕。集時裝、愛情、大澳水鄉及昔日漁民的傳統蝦糕製作行業。